新質生產力在科創沃土上“拔節生長”
央廣網天津11月22日消息(記者周思楊 實習記者王婧瑜)走進天開津南園,在這條京津冀科創走廊的核心地帶,深耕不同領域的企業正以技術突破詮釋新質生產力的內涵。從天空的意念操控到地面的智能巡檢,再到虛擬空間的全息互動,不同的賽道、同樣的“加速度”。在這背后,天開津南園正以全方位賦能搭建起創新的堅實階梯。
意念驅動 智能飛躍逐夢長空
“我們剛剛拿下了首個訂單!”在意加智能的實驗室里,創始人胡建波興奮地說道。在他身旁,一場“以心馭物”的場景正在上演:研發人員佩戴輕便腦電設備,僅憑意念集中便可向無人機下達起飛、轉向、懸停的指令,設備如“讀懂人心”般精準執行。這項“北京研發、天津轉化”的腦控技術,已成功拿下首個百萬訂單,同時敲定500萬元融資,標志著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突破。

在工作人員意念驅動下,無人機騰空起飛(央廣網發 王婧瑜 攝)
團隊攻克腦電信號降噪、指令精準識別等核心難題,讓無人機擺脫傳統操控設備束縛,目前已明確科研服務、醫療康復、消費市場三大落地路徑,為行動不便者輔助取物等民生場景提供新可能。
全棧自研 “智能衛士”守護大地
在伽利略(天津)科技有限公司,一臺臺“機器狗”正展現著靈動的身手:自主規劃巡邏路線、靈活躲避障礙物、電量不足時自動返回充電,一系列動作彰顯著成熟的智能交互能力。

“機器狗”正在巡邏(央廣網發 王婧瑜 攝)
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伽利略實現了從結構外觀、關節電機到AI巡檢算法的全棧自研,構建起完整技術壁壘。憑借核心技術優勢,企業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安防巡檢、電網維護、應急救援等領域,更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斬獲新品發布大獎,成為地面智能服務領域的標桿力量,近兩年來訂單量實現三倍增長。
全息互動 虛擬世界幻境新生
在天津壹刻幻象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中,全息數字人正身著戲服演繹著經典橋段。觀眾繞場360度觀看,能清晰捕捉到衣袂褶皺、肢體動作的每一處細節——這一突破傳統數字人展示局限的技術,是企業扎根科創領域四年的核心成果。

壹刻幻象的“數字人”(央廣網發 王婧瑜 攝)
從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的科研項目起步,壹刻幻象已形成成熟的AI數字人技術體系,產品不僅在景區講解、政策宣講、校園教學等場景廣泛應用,其MR技術更延伸至汽車展示、醫療模擬等新領域,服務覆蓋全國200多所高校及數十家政府、景區單位。
三家企業的快速成長,離不開天開津南園量身定制的“創新沃土”。作為京津冀科技創新策源地的重要載體,園區以產教融合為核心抓手,構建起全方位賦能體系。在技術對接上,推行“院校聯絡官”機制,打通南開大學、天津大學等20余家高校資源與企業需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通過“揭榜掛帥”制度促成校企聯合攻關,精準解決腦電信號處理、全息成像等技術難題。
在人才與資本支撐方面,園區依托精密儀器產教聯合體為企業定制輸送高技能人才,組建16支總規模達49.93億元的科創基金群,通過“投貸保擔”金融服務體系為企業注入發展動力,僅2024年就為94家科創企業提供18.31億元投資支持。同時,園區整合110余家科研服務機構,盤活18.72萬平方米閑置載體,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鏈條空間保障。
兩年來,園區累計注冊科技型企業682家,完成專利授權608件,憑借“三位一體”管理架構實現高校人才、產業基礎與科創基因的深度融合。從企業的技術突破到產業的集群發展,天開津南園正以“筑巢引鳳”的擔當,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盡情釋放,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重要陣地。
中共天津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指出,要“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,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,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,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,加強科創園區建設”,天開津南園區憑借“三位一體”管理架構,將高校人才、產業基礎與科創基因深度融合。三家企業的創新實踐,正是該園區以產教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鮮活注腳。在這里,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有高校支撐,每一次市場跨越都有園區護航,三維空間的創新故事,正在書寫更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


